家庭滑雪訓練(上) – 雪場及裝備的選擇

很多人看了粉絲頁的影片都問我們,到底花了多少錢? 不少人都猜$40~50萬 台幣!

直接公布答案吧~ 總共約 $2.3萬 台幣!!

你沒看錯,是2.3不是23! 這是我們一家四口 裝備採購 加 整季滑雪及訓練 的花費。

其實這才是挑戰的題目,也是「實驗生活計畫」裡很重要的一環,透過滑雪來實作「食衣住行育樂」裡的最後兩項,就像前年「一萬台幣蓋一間環保小屋」是對於「住」的學習與實作。

希望再次分享我們實作的細節,能幫助更多人以有限的預算完成類似的學習。

註: 以下顯示金額為加幣 (目前匯率 1 加幣 = 23 台幣)

滑雪場的選擇與費用

這次選擇了離住所單程約一小時車程的Grouse Mountain,除了因交通方便,這也是在設定區域內最低花費的選項。其實對初學者來說,有雪滑就是好山,任何雪場絕對都夠練夠玩。我們在早鳥期買了「平日季票」,兩大兩小共花了約$700。雖然在周末和主要假日都不能使用,只能在平日滑,但已足夠應付訓練需求。

建議先忍住買單日票的念頭,好好地把錢和時間存起來,做一次好的規劃,最終會節省非常多! 其實我們原訂要在前年開始訓練,但突來的疫情改變了計畫,決定暫停兩年,集中火力到這季才開始。

另外,北美很多雪場對兒童票的界定是12歲以前,如果能在此年紀前開始訓練,會比買青少年票便宜許多。

世界各地的滑雪場營運期長短都不同,但保守地來說,北半球最精華的時間是1-3月,頭尾的12月和4月要看雪況。如果打算要集中時間和體力做訓練,建議排在1-2月雪況最好最穩定的期間,因為天氣雪況好時可以舒服地練上一整天!

另一種選擇是買可以滑整個春季的「季末票」,北美很多滑雪場都會在3月推出很便宜的季末優惠,通常都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滑到飽。雖然春雪比較濕黏很多人不愛,不過坡道上人數變少及下滑速度減慢,對初學者來說卻是兩大優勢。

另一種作法是在季末時買下一季的季票,除了折扣優惠多,有些甚至可在這季末開始使用。非常適合春季先做初階練習,為下一季的訓練提前做準備,是很完美的組合。

世界上幾千個滑雪場中,許多位處偏僻的小山,票價都很經濟實惠。也聽朋友說過,在歐洲滑雪比在北美便宜許多 (且趴踢又high),甚至有些還有免費的練習者坡道 (真好)! 所以,不一定要在最貴的北美,又或是大眾熟悉的日本韓國,只要願意好好做功課,絕對可以找到理想的方案,度假旅遊兼滑雪訓練。

我們家在季初的狀態

媽媽 – 有運動障礙,且從沒滑過雙板,結婚前跟男友(我)滑過兩次單板,但還在非常初階的程度。

媽媽喜愛的睡衣造型滑雪服整套只要$20,你相信嗎?

爸爸 – 在沒有網路資訊的年代,以「從山上一路滾到山下」的方式,完成了雙板的自學,最後一次滑是28年前,但未曾買過雙板裝備。之後又用了「同樣有效的」方式學會了單板。人生到今年以前都還沒買過季票,大學時某一年曾買過one-nighter pass (雪季的每週三晚上可以使用),且最後一次滑單板是在十多年前,算是(自以為)被婚姻耽誤的運動選手。

這季最常穿的是這套快30年的雪板裝,舊愛還是最美~

在季初驕傲地拿出了20年前買的step-on單板,沒想到在幾個彎後,腳底竟然開口笑,真是落漆阿! 看來裝備和人一樣都該認老了~ 但對於環保惜物的大叔來說,沒有什麼鞋子是不能修好的!

上膠後綁好固定,幾天後又是一條活龍!

姊姊(11歲)和妹妹(10歲) – 在季初非常興奮地展開人生首滑,沒想到姐姐在第一次下纜車坡道時,不小心從陡峭的側邊滑落,摔倒時雙板的金屬邊割傷了膝蓋,血流不止。我們當場下山回市區急診,排到了凌晨才終於把傷口縫好,醫生又交代,接下來的兩周都不可劇烈運動跑跳,只能在家乖乖休息,這就是我們家「畢生難忘的滑雪初體驗」。哈~

人生第一次坐chair lift,興奮不已!
姐姐真是勇敢的孩子,在這樣的陰影之後還是繼續挑戰,訓練時也從不以此為藉口或退縮。

當時Grouse只開了一條又短又淺的綠道,雪況也不好,所以只偶爾帶妹妹小玩一下,大多時候是帶太太和母親一起踩雪健行。因為我們的(次等)票有所謂的blackout period,在12月中後期的整個假期都不能使用,所以一直等到了一月多姐姐拆線後,才開始正式的訓練!

裝備的選購

有去過滑雪裝備店的都知道這坑的深度。除了實驗目標外,也考量到孩子還在成長,可能每年都會更換尺寸,盡量買二手的裝備似乎是唯一選項。以下為每樣裝備的採購策略:

雪衣褲

跟一般外套雨褲最大的差別在於多了內部下緣的「雪裙」(看下圖),在摔倒時能防止過多的雪進入衣褲,雖然是非必要的功能,但對初學者幫助不小。另一項差異是帽子較大能蓋過頭盔,確保雨不會從衣領滲入。我們的做法是不管款式花色,在有以上兩樣功能及正確的尺寸下,找最便宜的買。

至於內部保暖層的厚薄不重要,厚的就方便同時穿戴,但薄的或能拆卸的更好。我個人較傾向洋蔥式穿法,因為裡面的保暖層可以自行增減,更有效地做溫度管理。很多登山外套的帽子設計也都能蓋住頭盔,都可以直接使用。

媽媽想要挑款式又要整套便宜買,那就得自己縫合褲子的破口,修補防水層。(順便介紹好工具)

一般的雪衣防水能力都不好,在一直下雨或濕雪的天氣裡撐不了太久。相信我,除非是Gore-tex等級,剩下的不管係數多少都差不多。不過好消息是,「防水透氣」的概念是用在上坡,為防止排汗導致內部濕冷。不過「下坡滑雪」是不太流汗的運動,就算初學者會使比較多力,但透過減少保暖層即可降低體溫,所以事實上只需要「純防水」功能即可,也就是最平價的雨衣。因此我們會在下雨雪時,在雪衣外再套上雨衣。只要能理解這點,能選擇的雪衣款式就變超多,可以慢慢地挑最便宜的買。

至於最平價的雨衣可以是防水不透氣的機車雨衣、工地雨衣、或小飛俠款式,PVC材質能保證一整天都不會濕,並且耐摔耐磨,且這些家裡剛好都有。而女兒們最常穿的是我和太太平時用的雨衣,分別為藍色和白色的迪卡農平價款,在她們身上成了小飛俠款式,且帽子剛好可蓋過頭盔。

(左) 十幾年舊的Montbell雖然接縫已脫膠,但還是能阻擋不少雨水。(右) Cabela’s 小飛俠雨衣,全新一件不到$8
媽媽最常穿的是黃色PVC工地雨衣,全新整套連褲子不到$15

對於不太會摔倒的人,其實在大晴天穿什麼衣服都可以滑,不少人都是穿平時衣褲或帽T就上山! 我們還看過年輕外國人,男的打赤膊女的穿胸罩在飆雪,優秀阿~~

姊姊常常不愛掛手套,嫌熱~

手套

其實最怕濕最難搞的是手套,我們的做法有兩種:

(1) 膠手套 搭配保暖內裡 – 在「五金工具店」都能找到各種款式尺寸,長袖手套更優因為能防止雪從袖口進入。我都選沒有保暖層的膠手套,因為除了內層濕了可以完全替換,也能更有效地做溫度管理,實測過後也比我舊的Gore-tex手套優異。

Gore-Tex vs 長袖膠套 !! 大雨中實測~
內外加起來不到$7的黃金組合,外層防水100%,內層保暖且能戴著滑手機

(2) 孩童尺寸的膠手套選擇較少,雖有想過使用小孩的洗碗手套,但外面一堆普通二手款式超便宜,甚至一堆免費送的,所以我們都是隨身帶兩三副濕了就替換,也在季初使用「防水噴劑」加強其防水功能。不過通常不考慮大面積地噴在衣褲上,這樣一罐全家使用可以噴很久很久。

女生最愛的這雙防水手套部分真皮又內建護腕才$10

雪鏡

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護眼睛,預防雪盲症,是非常必要的裝備。另外非暗色的鏡片也可以在夜滑裡,防止雨、雪或冰刨撞擊眼睛,但這季孩子沒有夜滑鏡,所以遇到了都是瞇著眼睛滑,哈~

左上是妹妹最愛的雪衣,右下是姊姊最愛的雪鏡 (旁邊的潛水裝備當然一起回家了)

頭盔

雖然沒有規定要帶,建議還是戴上才能更放膽地練習。雖然每種運動的頭盔設計概念都不同,但初期我們是先用既有的溯溪頭盔,然後邊買邊換成滑雪用的。滑雪款最大的不同是後面能固定雪鏡,但老實說這是很簡單就能克服的,所以能選擇的款式其實很多。

平結除了牢固,又可快拆快綁

雙板 (Skis)

(1) 鞋 尺寸主要是使用mondo規格,也就是以公分計算腳底板的長度,選鞋最理想的尺寸是「緊,但不會不舒服」,不過通常要在店裡試過好幾款後才能找到灰姑娘的那雙。在經費非常有限的情況下,我們只求「腳跟能固定,其他部分沒有不舒服」即可,所以是可大不可小,空間以襪子和鞋墊調整。另外,尺寸大一點的優勢就是孩子下一季還可以穿,不用再買。等到中高階需要增加操控性時,再買完全合腳的款式。

孩子的鞋 $10 & 我的鞋 $20
為方便購買,妹妹和姐姐腳差1.5個尺寸但是穿同號鞋,雖然犧牲了不少操控性,但可隨時互換不同長短雙板,滑起來更有趣。

像我兩雙總共才花$20,因為一雙是老先生擺在門外免費送的(感恩),這上個世代的款式比我的尺寸大兩號,但這季我幾乎都是穿著它在滑。另一雙是超級重的二手舊款,尺寸比我的大一號,接近季末才購入。

上個世代的鞋和板都是免費的,根本沒人要,但是都還可以用啊~

(2) 板 首先買好鞋子,然後找能合鞋子尺寸的板。建議初學者選擇下巴以下的長度,越短越好上手,再慢慢地增加長度。不要買太寬的(反正錢少也買不到很寬的),也不用擔心款式,曲線形狀的差異要在中階後的練習才會有感,所以找最便宜但狀況ok的即可開始練習。

現代競速雙板 vs 免費遠古雙板 (其實我覺得還滿好滑的,只是carving 比較難做 )

(3) 固定器 其主要功用是在到達一定扭力值時讓腳能脫離板子,以便在跌倒時能保護腿部和膝蓋。每個人的扭力值設定(DIN)都不同,不過都可以在網上利用DIN Calculator依據每個人的年齡、身高、體重,鞋子尺寸及能力等級算出正確的數值。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器有其使用年限,因此有些人只使用新的,這個部分需各自評估風險。不過雖然我們都是買二手品,但我都會先做基本測試後才敢安心使用,並且會邊用邊再調整。

(上)固定器移植中.. (下) 買黑色雙板時,發現兩隻尺寸差不多但不是一對的白色板,就以$5順便一起收了。

大部分在賣的二手板都和固定器一組,一般人沒事不會拆開,因為安裝固定器需要在板上鑽洞,所以不能一直更換。因此,沒有固定器的二手板相對難賣,除了一般人不會安裝,且要避開現有的一組洞,所以通常都只能賤賣! 建議可以學習組裝,如此一來在尺寸款式的選擇上彈性會更大。

另外,通常又長又舊款的雙板乏人問津,我就拿過整堆免費180+cm到190+cm的板子,再把上面的固定器移植到我想要的板上,就這樣只花了$15客製化組裝出下圖中的兩套雙板,方便我和太太隨時交換使用。

可調全尺寸的固定器真是滑雪家庭的好物

(4) 手杖 在中階後的練習才會用到,所以建議先不要買。在初期時拿著反而造成負擔,除了分散了應該放在腳上的專注力,摔倒時還多了兩支要撿。這部分跟很多人想像中的滑雪不同!

單板 (Snowboards)

(1) 鞋 原則上跟平時鞋子的US尺寸相同,如果想要更完整的操控性(不怕緊)可以選擇降一到半個尺寸。款式上來說,通常舊款又要綁鞋帶的都很便宜,或是免費。

能快速穿脫的Speedlace或BOA系統較新所以較貴,不過便宜的二手品還是不少。像我找到一雙Burton的才$20加幣,雖然鞋頭破了,但沒有什麼東西是大力膠帶修不好的。

為了能直穿過轎車後面的空間,所以買了這個窄板,那就順便換個鞋吧。

(2) 板 建議初學者選至胸前高度的長度即可,短一點的板會讓初期的轉彎好練很多。同樣地,不用在乎版型和軟硬度,大部分的款式在初學者用起來都一樣,不是「越長越硬」就越厲害。

裝備短的好處是可全部橫放進轎車行李箱,既不用加裝車頂雪具架,車內乘坐也舒適,方便又省錢!
妹妹的雪板整套只花了$35,圖中的鞋是第二雙,這季常穿的是另一雙同樣是免費的舊款鞋帶式Burton。

(3) 固定器 不同於雙版,單版上都有預設的安裝孔,方便重複裝卸及調整固定器,只需要一把十字起子(使用PoziDrive而非Philips)就能搞定。 固定器選擇適合鞋子尺寸的,完全不用在意其他功能和設計,對初學者來講只要能把腳固定住就行了。

為了合我的Burton破口鞋,買了二手的女生款固定器,右腳綁帶壞了賣家自己DIY黑色他款!
桃紅色binding + Tiffany色單板 + 破褲 + 鞋頭貼大力膠帶 !! 只要我不尷尬,尷尬的就是別人!

總結

如果能把握以上重點,有計畫地在季前執行,相信可以用很低的預算備齊裝備。我常常都是在夏天買冬天的裝備,而在冬天買夏天的。另外,愛美的女生們對款式花色肯定都有期待,我只能請她們先忍耐了,先求有再求好,很多時候我們是邊買邊換。

其實以我們入手的價格,幾乎都能輕鬆再賣出,有些甚至還會倒賺。不過有時我們會選擇送出,因偶爾也會收到他人用不到的裝備,我們喜歡維持這種良性又互惠的循環。

另外,像我們很愛去的二手連鎖店都會給捐物者折價卷,在下次的消費可以減去20%,所以事實上我們全部的採購都是以標價的8折入手,這種增加資源循環次數的做法真的是雙贏! 我們在 MiniVanLife遊記 中都有分享過這類超低預算採購的策略和資訊,歡迎參考。

如果以每人一套最基本的來應付訓練,我們四人的花費其實不到三百,不過這裡就不細算也不考慮賣出後的淨支出可歸零,畢竟不是在拚數字紀錄的極限,這裡簡單取個概數就三百加幣吧。加上滑雪場的季票支出,總數來到約一千加幣,換算後約 兩萬三千元台幣,相當於一支iPhone 13的售價。

開心滑雪的女兒們

這次的實驗達標後,我也想開始買更合身更輕的新裝備,當然我也答應女兒們下季可以慢慢地換成他們想要的顏色和款式! 她們是既開心又期待,完全沒發現爸爸是為舖陳下一季的訓練在畫餅,女兒們真是太可愛了! 哈哈哈~ (邪惡的笑容~)

其實,載著我們完成整季雪訓的這台車,才是同期「實驗生活」Projects 裡最難的挑戰 !! 算是「自由之駒」系列的進階實作,下回有空再來分享~

不要問這車要多少錢? 聽了你會嚇死!! 哈哈哈~ 想知道的請點這:<< 四輪實驗 >>

下集來分享.. 訓練的規劃與執行

(歡迎分享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